隆冬时节是泡温泉洗浴旺季,被誉为“神汤奇水”的邦腊掌温泉养生度假区总是一派热闹景象,国内外的许多游客和当地群众纷纷到此沐浴休闲,享受山野清新的空气和“玩沐”的乐趣。此外,龙陵地热资源丰富,全县10个乡(镇)乡乡有温泉,共有温泉46处,形成了一泉一景观,一泉一福地的温泉经济产业链,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龙陵县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实施“文化旅游名县”战略,围绕打这以松山为代表的抗战文化,以黄龙玉为代表的黄龙玉文化,以邦腊掌为代表的温泉养生文化等“三大”文化旅游品牌,擦亮“中国松山.宝地龙陵”名片,按照“布局集群化、产业特色化、建设项目化、形象品牌化、发展差异化”的思路,着力培植以温泉经济为依托的文化旅游增长极,积极营造“凭吊松山雄关、玩赏黄龙美玉、沐浴神汤奇水”的良好旅游环境,推出了休闲度假之旅、抗战文化之旅、民族风情之旅、购物天堂之旅等精品线路,龙陵成为了滇西北火山热海边境旅游圈的重要节点。
龙陵县的温泉大部分地处深山,森林密布,清溪萦绕,日照充足,给泉区带来了丰富的“空气维生素”、“长寿素”——空气负离子,加上温泉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化学元素、化学物质,能有效治疗心脑血管病、风湿、腰肌劳损等种疾病,迎合了人类珍爱生命崇尙健康的大趋势,是一个开发潜力巨大、市场回报率较高的“阳光产业”。
为了做大做强这一产业,该县采取融资、引资、合股等多种形式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展开了县城玉缘区、珠宝城、黄龙玉博物馆、五星级宾馆等一批建设项目。引进省旅游投资公司实施了总投资7.6亿元的邦腊掌改造提升工程,按照“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综合型温泉养生度假区的规划,将旅游区分为森林生态休闲区、温泉康复理疗区、神汤奇水养生区、主题酒店度假区、河谷温泉体验区、行政后勤管理区六大功能区,通过2~3年的努力,把邦腊掌建设为国内知名的新一代SPA旅游精品。
截止去年末,已完成投资7.3亿元,生态沐场已建成投入使用,建成60多间客房、16个室内泡池、7个室外泡池,面向公众开放。同时建成了4个公共沐池,免费提供给当地群众。主题酒店、温泉综合楼、神汤奇水养生区等已建成营业,被誊为温泉王冠上的明珠邦腊掌推出“三七二十一温泉养生疗法”,即:三种温泉(氡氟泉、碳酸泉、硫磺泉)、七天一疗程、二十一天一周期为浴客提供服务。度假别墅、森林生态休闲区等工程稳步推进,可望在春节前完工,基本具备高端接待能力。构建起以邦腊掌为“龙头”,黄草坝、热水塘、蚌别、蚌渺等10多个温泉群为“龙身”,一泉一个经济增长点的温泉产业链,吸纳3万余农民和市民依托温泉发展二、三产业,增加了收入。该县依托一区(邦腊掌)、一玉(黄龙玉)、一石(碧寨奇石)、一山(松山)、一路(滇缅路),两江(怒江、龙川江)、三湖(蚌渺湖、龙陵(江)湖、八0八水库),两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小黑山、一碗水桫椤群)拉长温泉经济链条,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
依托邦腊掌度假区,重点打造中国.龙陵梨园谷国际(5S)生态露营地,凯硕餐饮旅游综合服务中心等旅游板块;重点扶持龙川江流域农耕景观,怒江流域突出雄、奇、险、绝四大特色;抓好龙陵(江)湖、松山抗战遗址、碧寨奇石、勐糯仙人洞、勐蚌天然牧场等几个景点的深开发,把蚌渺湖、龙陵(江)湖和八0八水库建成特色浓郁的湖山公园。推进蚌渺湖和小黑山联袂开发,架设湖泊至小黑山的游览索道,建构原始生态、岛内风光、温泉洗沐、“农家乐”、傈僳族“上刀山、下火海”旅游文化大整合的产业带,将一碗水桫椤保护区融入县城抗战文化、生态城市文化,提升文化旅游产业贡献率。
(来源:大美保山)
免责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仅作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编辑:段登信联系-
关于中国松山宝地龙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