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里县冠山街道在“第一书记”的培养和管理过程中,不断提高认识,通过运用“加减乘除”法给“第一书记”下任务、压担子、严要求,促使他们迅速进入角色、扑下身子实干、顺利打开局面,确保驻得下、靠得上、干得好。
“加”担子,明确责任,确保去干事。
围绕“第一书记”主要任务、工作职责,本着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体落实“五个一”工作目标:帮助贫困村建强一个班子、理清一条发展思路、落实一套管用制度、建好一个活动场所、完善一套服务机制。
一是让“第一书记”直接参与村上重点工作、村级事务管理和处理矛盾纠纷等繁杂工作。坚持驻村入户,了解村情民意,开展调查研究。
二是有计划的安排“第一书记”到街道各机关集团进行实践锻炼,提高他们规范办事、按章理事的能力。并让他们参与到街道组织开展的房屋拆迁、计划生育、矛盾纠纷调处等工作中来,增强他们应对复杂情况、做好群众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是开展“五帮”活动,让“第一书记”开展工作有“平台”。五帮,即帮助提升村级班子,指导增进团结,高效运转,帮带培养后备干部;帮助发展集体经济,引导选准富民强村的新路子,通过兴办实体、土地流转、盘活资产、招商引资等方式增加村集体收入;帮助改善活动场所,全力支持修缮或新建活动场所,为村级组织正常开展工作提供阵地保障;帮助健全规范制度,指导建立务实管用的制度,有针对性地解决村“两委”议事、决策和村务财务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帮助提供满意服务,指导健全村级服务体系,完善服务手段,突出采取争取项目、资金注入等方式,帮助改善公共服务设施,提升群众满意率。目前,8名“第一书记”对各村情况已摸清摸透,初步形成发展思路。
“减”压力,真情关怀,确保能干事。
一是设立帮扶机制,在工作上减压。推行“第一书记”驻村、挂村干部联户、街道当好后盾“三位一体”工作模式,全方位促进包帮工作健康开展。挂村干部全员联户,坚持“温暖进户、政策进户、文明进户、信息进户、服务进户”,重点联系派驻村困难群众、留守儿童、贫困党员、空巢老人和五保老人等弱势群体。立足职能优势,坚持与“第一书记”一同了解村情民情、一同制定帮包方案、一同推动工作落实,并突出从政策引导、资金物资支持、项目引进、信息咨询、科技推广等方面,助力派驻“第一书记”村加快发展。同时,健全完善了与“第一书记”经常性沟通、每周例会、每月分析研究、每季调研指导、难点问题“联合会诊”等工作机制,合力解决帮包村存在的实际问题。
二是安排食宿,在生活上减负。各挂帮村均为“第一书记”安排好住宿,提供生活必需品,使其迅速适应新环境。
三是安排定期交流机制,在思想上减压。采取村支书每周一谈、党工委书记每月约谈、机关干部经常谈,了解“第一书记”思想动态、工作感受和愿望诉求,想尽办法为其解困、减压、打气。
“乘”效应,量化管理,确保真干事。
该街道出台《干部管理办法》,将“第一书记”纳入其中。
要求“第一书记”每月驻村不少于20天,工作中记好民情日记,对察民情、听民意、帮民困等情况做好记录,定期汇总、定期向上级上报;建立工作台账,包括每天的工作内容、进度、成效等情况;坚持做到“三个一”,即每季度至少给全体党员上一堂党课,帮助村“两委”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增强基层组织凝聚力;每年写一篇调研报告,调查村情民意,理清工作思路,提出意见措施;每年办好一批实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调动资源、想方设法帮助贫困村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同时,严格落实“第一书记”日常驻村请销假、每季驻勤情况通报和随机督查等制度,驻勤情况和年终评先树优挂钩。
“除”盲区,加强培训,确保会干事。
一是加强政策理论培训。重点培训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及与农村工作有关的基本知识和工作方法,全面提升村“第一书记”的政策理论水平。
二是学技取经培训,邀请基层老干部传授农村基层工作经验,坚定“第一书记”扎根基层、服务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想信念,强化为民服务意识。
三是实践技能培训,把“第一书记”培训课堂设在田间地头,向群众学习,拜农民为师,使“第一书记”说话不外行、办事有章法、指导有底气。
来源:贵州基层党建网
贵州同步小康驻村ID:gztbxkzc
贵州省同步小康驻村擅长白癜风的辩证论治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