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故事”征文作品已经展示至30期,细细品味每一篇作品,我总感觉:每一个故事都是一首情真意切的歌曲,每一个场面都是一幅温暖人心的图画,每一个举动都是一股向善向上的力量......此时,我也想到了曾经的一次采访,采访中获知的那些感人事情——《你的事就是姐的事》!
(远山葳蕤)
一场雨后,云雾缭绕的腊勐镇,空气格外湿润,远山格外葳蕤。松山脚下的腊勐社区大湾子下组村民段戌昌家里,被一份别样的亲情笼罩着。
(第一次认识“家人”)
龙陵县幼儿园教师张冬梅,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和丈夫一起又驱车来到了段戌昌家里。段戌昌躺在床上不能动弹,得知张冬梅夫妇到来后,激动地在屋里直喊:“姐,姐夫,你们又来啦!快到屋里坐。”张冬梅夫妇进到里屋,看着躺在病床上饱受病痛折磨的“弟弟”,心酸和痛楚犹如盐揉伤口,疼得厉害。
张冬梅强忍住眼泪,哽咽道:“兄弟,这几天好点不?我们来看你们了。”“姐,还行。你和姐夫工作忙,不用经常往家里跑,有事我会和你们电话联系的。”“不怕,本来上周末就打算来了,但是学校搞文体活动,班里走不开。”张冬梅边说边从袋子里拿出一些衣物、学习用具和生活用品放在桌子上,“这些是给孩子准备的,让她好好学习。”
(看望躺在病床上的“弟弟”)
说话间,段戌昌的母亲带着段戌昌的女儿,背着猪草回来了。耳尖的孩子听到说话声,高兴地说:“姑妈、姑爹,你们来了!”看见桌子上的东西,7岁的孩子乐开了:“又有衣服、学习用品楼!”边说边抱着书包往厨房跑去。
(居家状况)
段戌昌的母亲今年79岁,疾病缠身多年,已经不能打理基本的家务。儿子不能自理后,老人家艰难地硬撑起来。她步履蹒跚地来到屋里和张冬梅夫妇打招呼,一边拉着张冬梅的手说:“戌昌出事那天把我吓坏了。戌昌开着三轮车去帮邻里拉东西,上坡转弯时,钢绳突然断裂,重重打在了戌昌的背上,随后车子侧翻,戌昌从偏坡上滚了下来。虽然得到了医治,但现在高位瘫痪,脊椎折断三根,整个下半身不能动弹,大小便不能自理,还欠下一大堆金钱债和人情债。”
说到这,老人顿了顿,叹息了一声后接着说道:“戌昌的两个哥哥都不在人世了,姐姐远嫁保山,弟弟上门当女婿,他们的日子也过得很艰难。戌昌好不容易取了个缅甸媳妇,可是媳妇在生下孙女几个月后就悄悄离家出走,一直杳无音信。以前,日子虽难,但戌昌靠打临工供养、照顾着我和孙女。可如今,家里的‘顶梁柱’又垮了,真是雪上加霜。可是再难我必须硬撑起来,但不知戌昌何时才能恢复,我不能没有儿子,孙女不能没有爸爸啊。”
(曾经的收获)
老人转过头,难过地抹眼泪。段戌昌躺在床上,眼神空洞缥缈。屋里一片沉寂,压得大家连开口的力量都没有了,只有呼吸声格外地清晰。
这时,段戌昌的女儿从厨房里进来了,懂事地说“姑妈、姑爹,我烧着开水了,一会儿给你们沏杯茶。”边说边拿起床边的毛巾给父亲擦拭额头。
张冬梅为段戌昌理了理床头的药品,又塞给段戌昌元钱。段戌昌拒绝道:“姐,自从你帮扶我们家以来,就把我们当成一家人。每次来都给我们出主意,希望我们把日子过顺溜,还给我们钱和物品,但你和姐夫也不容易,样样要钱,这次真的不能再给了。”一阵推辞后,张冬梅夫妇说服段戌昌收下了钱,并说了些宽慰、鼓励“家人”的话。
......
时候已经不早了,张冬梅夫妇辞别段戌昌一家人后开始启程回家。
回望段戌昌风雨飘摇的家,张冬梅夫妇忧心忡忡,“家人”的种种困难萦绕在心头:老人年纪大了、段戌昌卧床起不来、孩子才上二年级,现在怎么办,今后怎们办......诸多焦虑涌上心头。张冬梅夫妇详细商量后,停下车,掏出电话忙着多方联系,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并汇聚多方力量,助力段戌昌一家早日走出困境,早日摆脱贫困。
(心意)
得知此事后,笔者特意向张冬梅了解相关情况。她说:“现在相关部门、镇上、村里都高度重视段戌昌家的情况,积极寻求帮助段戌昌家的有效方式。”
如今,张冬梅夫妇经常利用周末,隔三差五的就去看望“家人”,弟弟还躺在床上,一时半会儿好不了,可是生活还得继续。
在问及未来该怎么办时,张冬梅沉重地感慨:“筑福”路上,任重道远。既然是一“家人”,就不能不管。虽然她做不了让段戌昌全家改头换面的大事,但她会一如既往地用自己的绵薄之力,与段戌昌“家人”同心同行!
免责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仅作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编辑:段登信联系-
关于中国松山宝地龙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