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周洋牛小曼“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鬼吹’、胡八一、Shirley杨、王胖子……”《龙岭迷窟》上线时,该剧导演费振翔曾在拍摄随笔中留下这样的文字。近年来,由《鬼吹灯》系列小说改编的电影和剧集层出不穷,其中,梁静、费振翔以及他们团队的作品很有代表性:从年的《鬼吹灯之黄皮子坟》、年的《怒晴湘西》,到今年这部《龙岭迷窟》,以及将在明后年上线的《云南虫谷》《昆仑神宫》……用梁静的话说,“想统一用一套演员阵容延续下来,也是保护了一种IP意识”。《龙岭迷窟》海报今年不乏优秀的“IP改编”作品,但《龙岭迷窟》的改编显然更能抓住观众的心,以集均观看时长第一的硬实力,在网络剧集市场大放异彩。在碎片化时代,争取更长的观众观看时间,才能在视频行业日益焦灼的注意力争夺中赢得主动权,提升作品价值。IP改编网播作品TOP10《龙岭迷窟》近日入围环球影视文化传播年度优选网播剧集,制片人梁静与《环球时报》记者分享了这个经典IP改编的背后故事。
十兄弟的改编凝聚故事“核”
环球时报:《鬼吹灯》系列有很多作品,如何看待这个IP的改编?梁静:说实话,我一开始接《鬼吹灯》是有顾虑的。这个IP和胡八一在市场上已经有各种版本。我当时可能也是因为某种自信,觉得应该给大家看一些不太一样的东西。其实整个过程也是我们学习的过程,比如第一部《鬼吹灯之黄皮子坟》可能改编得过多——把一些我们自认为的好元素加进去,但未必会让原著粉接受。再加上观众也会拿我们与其他团队之前拍的作品比较,这也激发了我们的斗志。《鬼吹灯之黄皮子坟》海报所以在总结第一部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数据了解原著粉喜欢什么,接着做了第二部《怒晴湘西》。在这之后我们就在考虑干脆把整个系列延续下来,统一用一套演员阵容,避免换演员带来的相互比较,同时也不会让观众看角色时觉得“分裂”。跟平台方聊了这个想法大家都非常支持,就按照这种方式做下来了。我觉得这种延续某种程度上也是保护了一种IP意识。《怒晴湘西》海报
环球时报:说到原著粉,大IP如何平衡他们的喜好与作品创新?梁静:鬼吹灯IP之所以火,除了它本身精彩的故事,更离不开众多读者的支持。我们既然要做这个IP系列剧,如果忽略(原著粉)这个部分,一定是不对的。我们在抓住基础创作规律后,开始揣摩原著粉喜欢什么。不过,如果光听原著粉的意见,肯定做不到《龙岭迷窟》中十兄弟这种大胆的改编。"龙岭十子"这个改编凝聚了整个故事的“核”,丰富了层次,包括兄弟情,让故事很“落地”,这种改编得到观众认可。作为创作者,要大概知道一个方向之后去无限地探寻——在原有架构或有限空间内尝试创新。这需要勇气,也是基于对自己原创能力的了解和自信。我们要提炼所有人的喜好,包括原著粉,以及我们创作团队对于这个作品的喜好。把这些最终融到一起,才是科学的。环球时报:从创作角度来说,要想把握艺术上的高度,如何同时兼顾商业性上的流行度?梁静:这个问题还要基于原著。比如《鬼吹灯》,大家爱看的是啥?就是作品中的探险、奇幻,以及人物关系,这些“核”不能丢。一部十几集的短剧要拍出电影级别的效果,其实对平台和创作团队来说压力非常大,我们就要去取舍。比如我们刚拍完的《昆仑神宫》中有很多特殊场景很难制作,造价也高。这些场景有可能和观众、读者理解的不一样,因此就要做很多数据归拢,选择在一定开支内尽可能地完成。《昆仑神宫》概念海报剧集和电影都要先立住人物
环球时报:作为电影团队涉足网剧创作,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最大的区别和变化是什么?梁静:我们当初接《鬼吹灯》时,剧界的很多朋友开玩笑说,“哇,你们电影团队这是要来碾压我们吗?”我说,“没有,我们是来学习的。”如果一开始凭着是电影团队便很高姿态地进入到剧集或网剧领域,就觉得一定能取得成绩,现实并不是这样。你必须要做好适度调整的准备。在这个过程中,心态很重要。在《怒晴湘西》时我们做了一部分的妥协,但后来发现这其实不叫妥协,而是一种优化。不管是电影还是电视剧制作团队,只要人物立住了,故事结构和人物关系这两点就都成立了。人物一定是在最先——先把人物立住,人物关系才能呈现;人物关系有了,故事才能成立。在此基础上,影像的呈现更加分。创作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我们团队是这样坚持的。《怒晴湘西》剧照电影的未来越来越类型化
环球时报:由演员转型到制片人,自己有哪些新感悟?梁静:对我个人来讲肯定是质的变化。原来只当演员时,只需要把角色演好,那种单纯和纯粹很享受。不过当演员的路越走越窄时,我的能量释放的机会越来越少。所以我直接找了个更大的出口,让体内的能量以不同形态释放出来。我一直跟所有人说,“我是个学生,我要重新从零开始”。包括去上商学院、去各种论坛,我其实不是去分享,而是去学习的。我还挺愿意像一块海绵一样,吸收别人的东西然后慢慢放到自己的成长步伐中去。我现在还开始做监制,是电影方面的。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也一样能演戏。这些对于我来讲,是非常好的一个重生。梁静在《杀生》《深夜食堂》《星星的孩子》中演绎过的经典角色环球时报:如今又当监制,还是制片人、演员,这么多身份如何兼顾?梁静:因为这几件事儿都属于一个行业,只不过属于不同环节,所以做起来比较顺手。我曾跟别人聊过,关于不同身份的专心度。我想如果作为一个演员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