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广深”作为中国城市中的一线城市,与黔中小城——龙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一切,都是因为豌豆尖这一特色农产品。
每年九、十月份,在贵州农村的房前屋后菜地里,群众在翻犁过后的田土上挖几个坑,撒几颗种子,施一点肥,浇一点水,过一两个月,翠绿的豌豆尖破土而出,在凛冽的寒冬中,豌豆尖长得越发精神,只待主人采摘下锅了。
龙里的很多群众都有种植豌豆尖的传统。
在开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中,龙里县结合群众的种植习惯,通过引进公司,扩大种植规模、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种植方式、拓展市场销售等形式,把豌豆尖做大做强,做成了品牌。
分拣豌豆尖
年,国家农业部发布公告,批准“龙里豌豆尖”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这是龙里继“龙里刺梨”和“龙里刺梨干”后,又一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的新“名片”。豌豆尖带来的这些“国字号”品牌,正在逐渐改变着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
50岁的罗福莲,家住湾滩河镇园区村甲摆赏组,以前,她靠种植家里的几亩地生活,遇上急用钱时,只能抬着大米到镇上去卖,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近年来,龙里加大了湾滩河高效农业产业示范园区的建设,在园区,罗福莲找到了工作。
采摘豌豆尖“我来罗总的公司上班已经8个月了,每个月有三千多元的收入,加上家里面搞点种植养殖,现在生活不成问题,比以前好过多了。”正在分拣豌豆尖的罗福莲告诉记者。
罗福莲所说的“罗总”,就是贵州百顺劳务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罗英。在湾滩河镇,她可是个知名度不小的人物。
罗英出生于湾滩河镇湾寨社区花椒寨,年轻的时候外出务工,凭借自己的努力,先后在成都市开了一个水果批发门面,在广州市经营了一家服装店,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五年前,回到娘家的她发现湾滩河高效农业产业示范园区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园区发生了巨大变化。看到商机的罗英和丈夫商量后,决定返回龙里创业,两人经过商议,把成都和广州的生意停了下来,安心在龙里发展。最初,他们流转亩土地种植了李子、桃子等水果。年,借助豌豆尖的品牌优势,她流转了亩土地种植豌豆尖。
在湾滩河镇和县农业部门的帮助下,从年开始,罗英夫妇先后多次到外地市场考察,目前,在“北上广深”已有8家固定合作商。
“港澳地区的订单,我们是通过深圳海关运出去的,销路打开后,路走得也更远了。”罗英说。
罗英介绍,她的基地现在有固定工人二十多个,每天的工资都是现结算,极大地提高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
在罗英的冷库里,记者看到了五斤装的豌豆尖包装盒。罗英告诉记者,每天从龙洞堡国际机场运输到“北上广深”的精品豌豆尖有0件,总计1吨左右。
“北上广深”需要的精品豌豆尖,就是当地群众称为“贝壳”的豌豆尖。掐掉顶部和尾部,只保留豌豆尖最嫩的部分,这样既保障了口感,又便于航空运输。由于精致特制,这些豌豆尖销往“北上广深”的大酒店都是一百多元一斤,最高达到元一斤。
一片叶子,能远销“北上广深”,靠的是精品种植、精心培育、市场主体对接。这也是龙里县在推进乡村振兴中主打的农特产品之一。
群众在农业产业园区采摘豌豆尖龙毅摄
罗英的创业史,只是龙里县发展特色蔬菜种植的一个个例。
湾滩河镇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采取“公司+合作社+大户+农户”模式,大力发展特色精品蔬菜豌豆尖种植。截至1月3日,该镇种植豌豆尖多亩,年产值4万元以上,带动农户户均增收多元。
近年来,龙里县在推动农业产业化上不断发力。借助“龙里豌豆尖”国家地理标识保护认证、有机认证等品牌名片,龙里大力发展特色蔬菜和精品蔬菜,豌豆尖不仅备受贵阳及周边县市青睐,同时也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等沿海城市市民餐桌的绿色美食。
为保障种植户的利益和调动群众积极性,年,龙里县通过项目扶持,采取“先建后补”的方式,对种植户进行补贴,实现种植户补贴全覆盖,同时还与各村股份制经济合作社签订收购协议,彻底打消群众的种植顾虑。
数据显示,年,龙里共种植豌豆尖3万余亩,带动余户农户种植亩,补助资金共计.9万元,带动群众增收0元以上。
来源
黔南日报王立信张弛
编辑郭卫方兢民
审核
谢义鹏梁建奎
往期回顾
省乡村振兴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吴坦到贵定县开展督导调研
选出新班子换出新气象展现新作为——黔南州圆满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
新春走基层丨艺术让布依村落“靓起来”
平塘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赋能乡村振兴
惠水县“六个一”探索推进农村应急管理体系现代化建设
主办单位:黔南州乡村振兴局
推送时间:每周一至周五定时发送
投稿邮箱:qnzfp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