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万名党员下基层精准服务群众——打造“四个课堂”推动党史学习见行见效
按照“学史力行”——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具体实践的目标任务部署,保山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基层全覆盖的优势,成立了1个市级志愿服务总队、5个县(市、区)级支队、75个乡镇志愿服务分队、个村(社区)服务小分队,形成了为民实践“1+5+N”的一体化志愿服务管理体系。依托这支队伍,全市以“查摆党员干部最不满意三件事”入手,打造4个惠民“实践课堂”,推动“万名党员”下基层,办实事,惠民生。
万名干部结对帮扶,打造脱贫攻坚“防‘返’课堂”。“这两年,在挂钩单位青华街道办事处的大力帮助下,咱们祝家村的变化非常大,有街道和我们村一起携手迈步小康,我们对脱贫攻坚持续巩固充满了信心!”隆阳区祝家村村支书欧菊珍高兴地说。年,全市继续抽调下派名驻村工作队员,聚焦基层群众反映的困难事、烦心事,解决人民群众的就业、就学、就医困难,严防“因事、因病、因学”返贫,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同频共振,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筑牢防范返贫“高坝”。截至目前,参与“万名干部结对帮扶”党员干部人次,党员干部走访挂钩户人次,累计为基层群众解决困难问题件次,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纠纷调解,以及理论传播、卫生健康、科技科普等志愿服务次,服务效果得到基层群众称赞。
万名干部分散返乡,打造全面规划家乡“振兴课堂”。为全面推动乡村振兴事业,保山党员干部分散返乡全力帮扶家乡建设,把党史学习教育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积极搭建“志愿云”“掌中宝”“谏1言”等乡村振兴信息平台,健全“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志愿服务流程,开展“我为振兴家乡谏1言”“我为挂钩村寨做1事”“我为结对农户出1力”等志愿服务,让“家乡富强”“乡村振兴”来引领学习、推动实践。截至目前,全市开展“万名干部规划家乡”人次;“万名干部振兴乡村”建设困难群众救助平台个,专家人才服务基层人次。
万名干部争创文明,打造志愿服务“文明课堂”。全市把党史学习教育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相结合,力争3年内将中心城市创建成全国文明城市。围绕这一目标,全市聚焦中心城区各街道社区群众反映强烈的“脏乱差”问题,组织党员干部进社区轮岗值守,对菜市场、背街小巷、公厕、绿地、出行街道等民生区域清扫维护,带动城市社区群众积极开展文明创建工作。截至目前,开展“万名干部助力创文”志愿服务行动人次,到东河流域开展“东河卫士”志愿服务人次,共清淤4万立方米;提醒、监督和维护社区秩序、制止不文明行为累计余次;服务老旧小区改造、街区卫生清扫人次,中心城市文明形象和卫生保洁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万名党员服务群众,集中打造为民务实“实践课堂”。全市以“万民党员下基层,精准服务市民群众”为主题,持续推动“爱国、爱家、爱城市”志愿服务,集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活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昌宁县设立“四点半课堂”,组织志愿者为留守儿童提供免费接送和课外辅导;腾冲市成立傈僳语党史宣讲志愿服务队,把党史双语宣讲送到田间地头;龙陵县木城乡围绕边疆抗疫“强边固防”要求,成立了边防民团巡逻队,对国境线实行24小时不间断联防;隆阳区推进“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工作,开展入户宣传、治安巡查、政策宣讲、环境整治、文明劝导等民生实事。全市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投入资金13.4亿元,围绕老旧小区改造、集贸市场管理、教育就业、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生态环境、生活环境、社会秩序等群众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