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光哲硝烟散尽尸骨何存腾冲松山龙

当我们追问“人类的纷争为什么非要以战争这样残酷的方式来解决”时,我们更      腾冲—松山—龙陵

滇西之战又称滇西抗战,是在抗日战争后期,国军队对盘踞在滇西的日军进行的一场反攻战役,是中国军队第一次真正意义取得完全胜利的攻坚战。

滇西抗战以腾冲战役、松山战役和龙陵战役最具代表性,写下滇西抗战微观战史三部曲(《:腾冲之围》《:松山战役笔记》《:龙陵战役》)的著名军旅作家余戈说:日本人认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上,只有三次是他们所说的“玉碎战”,也就是日军被全部消灭的战役,这就是发生在滇西的腾冲战役、松山战役和发生在缅北的密支那战役,而这三次战役都是中国军队发起的。

话说年太平洋战役爆发后,日军向东南亚发动疯狂进攻。日军一路南下,横扫东南亚,并于年1月初入侵缅甸,对中国抗战的主要国际通道——滇缅公路造成严重威胁。为了与美国、英国共同抗击日军,中国远征军10万人入缅作战,在同古、仁安羌等地进行了英勇的阻击战。但由于腊戍陷落,滇缅公路被日军切断,导致中国远征军全线溃退,造成5万远征军血洒缅北的悲剧。日军沿滇缅公路疯狂北进,连续侵占中国畹町、芒市、龙陵等地,锋芒直指滇西重镇保山。在中国军队炸毁怒江上的惠通桥之后,中、日军队形成隔怒江对峙的局面。

经过两年的准备,从年10月开始,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在美、英军的协同下,在缅甸北部和云南西部对日军发起进攻战役,史称缅北滇西战役。战役历时一年半,中国军队以阵亡人、负伤人的代价,毙伤日军余人,打通了中国主要国际交通线——滇缅公路,有力地配合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场大反攻。

年5月11日,中国军队发起反攻腾冲的战役,至9月13日战役结束,中国军队以伤亡军官名、士兵名的代价,将日军余人全部歼灭。是为腾冲战役。

年6月4日,中国军队开始进攻位于龙陵县腊勐乡的松山。至9月7日松山战役结束,历时95天,中国军队以伤亡人(其中阵亡人)的代价,击毙日军超过人,敌我伤亡比1:6.2。是为松山战役。

年6月4日至7月9日,中国军队发起反攻龙陵的战役。龙陵战役伤亡情况:中国军队伤亡人,日军伤亡人。克复龙陵后,日军赖以盘踞滇西的坚固阵地均被扫除,日军被迫退守芒市一线,再无险可守。

     从南宁到滇西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对腾冲、松山、龙陵战役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此次趁春节放假,我特意另外请了五天公休假,决定亲自驾车前往滇西,对腾冲、松山、龙陵战役旧址做一番实地考察。

算算高速公路的里程,从南宁到腾冲,刚好公里。

春节刚过,初三出发。时为年2月7日。

和家人一行四人沿汕昆高速、杭瑞高速一路西行,在贵州兴义、云南大理做短暂休整之后,于2月10日驱车前往神往已久的滇西。

对于云贵高原的险峻早有心理准备,但真的从大理驶入杭瑞高速保山段之后,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崇山峻岭。特别是跨越澜沧江、怒江、高黎贡山之艰险,连我这个生长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广西的山里人都感到惊讶。

昔日的滇缅公路在哪里?估计一半时间都在桥梁上和隧道中穿行的杭瑞高速,把滇西的天险真正变成了通途。

跨越澜沧江大桥之后,高速公路从保山市区穿过,发现这里果然是滇西重镇,崇山峻岭中居然还有一马平川的景象。

但跨越怒江和高黎贡山的道路就像是在天上行走了。我这才明白为什么当年日军始终无法突破怒江天险,也才明白为什么松山战役是那么的残酷。

车行龙陵,发现它坐落在崇山峻岭中的一条峡谷之中。过了龙陵就是芒市了,一望便知,这里是一马平川,确实无险可守。这才明白为什么当年日军要死守龙陵了。

车过芒市,不久便来到滇西门户——瑞丽。当年的滇缅公路从畹町入境,今天的主要通关口岸是姐告。

在瑞丽稍做停留,继续前往腾冲。腾冲在龙陵之西,所以,从瑞丽去腾冲,要先沿杭瑞高速返回龙陵,然后从龙陵转入保腾高速,就可以直达腾冲了。

从龙陵到腾冲,又要翻越高黎贡山,还要跨越龙江天险。这才明白为什么当年中国军队反攻腾冲是那么的艰难。

抵达腾冲,已经是晚上9点钟。

计算下来,从大理到瑞丽,约公里;从瑞丽到腾冲,约公里。一天行车公里,把滇西的主要地方(保山、龙陵、瑞丽、腾冲)转了一圈。

2月11日,安排好家人在和顺古镇游览,我便独身一人,驾车前往龙陵、松山做实地考察了。顺便说一句,想不到腾冲还有和顺古镇这么棒的地方。看来,以腾冲(最好是和顺古镇)为基地,前出龙陵、松山考察的决定是正确的。

沿保腾高速到龙陵县,也就一小时的车程。意想不到的是,在龙陵收费站(11日开始收费了),竟然没有    龙陵战役旧址

先去参观龙陵抗战纪念广场和龙陵抗日战争纪念馆。号称广场,其实很小,就在大路边,并不明显。

因为是星期一,龙陵抗日战争纪念馆不开放,很是遗憾。但广场上有一个当年日军修筑的碉堡,很容易让人想起那场激战的情景。

路边有一块“驻龙日军司令部旧址”、“日军‘慰安妇’制度罪行展览馆”的批示牌,算算时间来不及了,只好作罢。

     松山战役旧址

出了龙陵县城,沿国道(又称沪瑞线)前往松山战役旧址。快到镇安镇时转入县道(又称松龙段),直至终点,约40公里。

在网上查资料时,多有描写道路是如何艰险的。开车来到,才发现都是沥青路面的二级路,而且是新的,非常好走。沿路还设有步行站点。

终于到达松山战役旧址了!一看时间,已经是下午2点。

来到现场,才发现这里已经是一个很成熟的红色旅游景区了。不仅停车已经很困难(参观者不少,还有从成都来的两个大巴的小学生),还建起了规模不小的生活服务区。从路边的展示牌可知,这里还要大兴土木。

进入松山战役旧址,按照景区设计好的路线走,约两个小时,基本上可以把松山战役旧址观看一遍。当然,这只是景区为普通参观者设计的路线。要想全面、深入了解松山战役,这是远远不够的。我只有半天的时间,也算是走马观花了。

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站在松山上观看怒江及怒江对岸的群山。远远看去,怒江在峡谷中穿行,隐约还可见怒江上的惠通桥。当年修建的滇缅公路在怒江对岸的大山中盘旋而上,其艰险可以想见。当年中、日军队就这样隔江对峙了两年,直到中国军队跨越怒江,发起进攻松山的战役。

经过几十年的风吹雨打,今天的松山已经不是当年的松山。但战争留下的痕迹仍然到处可见。特别是作为日军坑道主入口的那个旧址,像在张着嘴诉说着那场血腥的战争的故事。

在松山主峰对面的山坡上,叠立着松山战役纪念碑。还有那些庄严肃穆的中国远征军雕像,呈现出松山战役的残酷和决绝。

        惠通桥

参观完松山战役旧址,已经是下午4点了,我急忙往山下赶,因为我还有更重要的目标——惠通桥。

虽然从山顶就可以隐约看见惠通桥,但一看路标,显示到达惠通桥的距离是38公里!

再远也得去。我急忙驾车上路,方知这是一段很独特的路程。首先我发现松山上的参观者都没有去惠通桥的,路上除了碰到几辆上山的车,下山的车似乎只有我驾驶的一辆,我开始有点恐惧了。更麻烦的是,道路都是用敲碎的岩石块铺成的,那些尖锐的石块随时有可能对轮胎造成致命的损害。道路显然是新修的,为什么不用沥青路面呢?也许是为了保持滇缅公路的原貌吧。好在道路并不狭窄,小心驾驭应该没有问题。

一个多小时下到谷底,来到惠通桥边,已经是下午5点半了。

这就是惠通桥了!当年日军追击溃退的中国远征军,从缅甸经畹町一路追到惠通桥边。要不是中国军队果断地炸毁了惠通桥,形成了中日军队隔江对峙的局面,则昆明不保,重庆危矣!

时间不早了,还得赶回腾冲。一查百度,还有公里的路程。刚好来了两部车,请人帮忙拍了几张照片,算是到此一游。沿着弯弯曲曲的县道转到沪瑞线,在镇安镇转保腾高速,回到腾冲,已经是晚上8点半钟。和顺古镇的美食和美酒很快带走了一天的疲惫。

腾冲:国殇墓园和滇西抗战纪念馆

第二天考察腾冲战役旧址,就轻松多了。腾冲战役旧址集中在国殇墓园和滇西抗战纪念馆,距离和顺古镇就几公里的路程。

和我想像中的一样,国殇墓园是那样的庄严肃穆,行走在其间,到处都能感受到那场残酷的战争的气氛。特别是3168块墓碑,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那些牺牲的英雄的名字,让人有一种想哭的感觉。意想不到的是,滇西抗战纪念馆里人满为患,想到人们(很多是少年儿童)终究没有忘记那场血腥的战争,又感到些许宽慰。

在一个县级市,有滇西抗战纪念馆这样高水准的纪念馆,也显示出腾冲毕竟是腾冲。就算经历过毁灭,却没有倒下,硝烟散尽之后,它仍然挺立在祖国的大地上。

         结语

三天的考察就要结束了,回南宁的路不近,所以中途又休整了两天。驶入南宁城区,已经是2月15日晚上8点。

一千多公里的路程,把我从广西带到云南,在滇西的崇山峻岭中寻找那场残酷的战争的踪迹以及那些似乎已经远去的英魂。由此想到湘江——那条被数以万计的红军将士的鲜血染红的湘江,感到它们之间是被一种无形而又强大的力量连接在一起的。

站在松山之巅,远眺巍峨群山,我在心里默默地祈祷:天佑中华,从此不再有那样的苦难!

文章已于修改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lingzx.com/llxyy/956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