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震科学馆的镇台之宝,90高龄文

白癜风专科医院电话 http://www.t52mall.com/m/

距离08年汶川大地震已经14年过去了,我们仍然记得在那个刹那间,山河破碎,面目疮痍,无数的建筑崩塌,无数的家庭分崩离析的场景。经国务院批准,将每年的5月12日设立为全国“防灾减灾日”,5月7日-13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

宣传周期间,全国各地开展各种有关地震科普及防震演练活动,包含VR地震场景体验模拟等,还会开放展示各类地震监测相关设备。

在南京,存在着一所建于年,隐藏在紫金山密林中的地震科普馆,名为南京地震科学馆,又称南京基准地震台,被誉为“华夏第一台”。

在这个科学馆内,保存着现如今世界上体积最大、重量最重,建造90年,仍然可以保持运行的“镇台之宝”——大型维歇尔地震仪。这台地震仪的体积几乎霸占了一间26平方米的屋子,高度直戳天花板,有着“中国之最、世界之最”的称谓。

于年前后,由当时德国的天才科学家维歇尔首次采用了空气阻尼器,设计出的在当时最为先进的地震仪,仅生产了三台。和南京地震科学馆“一母同胎”的其他两台,一台由德国保留,一台被墨西哥收购,早已不在工作。

在年,那个经费短缺、普通的老百姓对于地震可能还处于事不关己的年代里,任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的竺可桢有着敏锐超前的眼光,强烈建议斥资一万块大洋从德国人手中买到了这台机器。

几经搬迁,刚到中国时被安置在中国南京北极阁地震台,年迁至南京鸡鸣寺地震台,最后在年10月搬至新建的南京中山陵地震台,像极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的状态,一个因战乱颠沛流离了半生的人,最终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家,定居了下来。

维歇尔地震仪总重近17吨,悬挂的惯性摆锤是由装满铁矿石的大铁桶组成,该铁桶直径1.9米、高1.9米,记录东西方向、南北方向震动共用一个惯性摆锤。当地震发生时,两个机械杠杆式熏烟记录器将东西向、北南向的地震波分别记录到两张熏烟记录纸上,待地震后取下记录纸,用松香水处理,经凉干,就得到了完整的地震记录图。

在它工作期间,曾记录到超场地震,其中比较著名的是年5月29日,发生在云南西部龙陵县先后两次的地震震级记录。在当时全国大部分地震台都不能确认此次地震的震级,只有这台维歇尔地震仪记录清晰,震级准确,国家地震台网就是参考它记录出来的数据确定了年5月29日20时23分和22时00分,在龙陵县境内先后发生了7.3级和7.4级强烈地震,为震后救援作出了重大贡献。

目前,在我国的科研人员的努力下,地震监测手段愈发丰富,目前有地震观测、地壳形变观测、地磁地电观测、地下流体观测、以及动物习性观测等十余种方法和手段。出现了更为先进的地震监测仪器,如仪小型便携的遥测地震仪、能下万米深海的海底地震仪等。但这台维歇尔地震仪,在几代地震工作者的精心照料下,以90岁的高龄仍在地震观测第一线发挥着它的余热。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lingzx.com/llxyy/1735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