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陵3000名三长守护绿水青山保山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圆白癜风抗白梦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71230/5971033.html

仲夏时节的龙陵,一场大雨将大山浇洗得苍翠凝碧。“昨夜下雨了,河道可能会堵,我得去看看。”天还没亮,龙陵县镇安镇镇北社区河尾寨村民周永侧便出门了。他是寨里的“民间河长”(巡河员),风雨无阻地每天巡查镇安玉带河一次,看到河里漂浮的垃圾就捞起送到垃圾收集点。

在妻子眼里,周永侧“对玉带河比对自家地里的庄稼还上心。”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河道巡查一遍,将垃圾清理干净。在龙陵县共有余名民间“河长”“山长”“路长(街长)”,其中生态护林员人、地质灾害监测员人、水库及河渠巡查员余人、保洁员及市场管理员0余人。他们清晨一身露水、晴天一身汗水、雨天一身泥水,呵护着一方绿水青山。

龙陵县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实行河长、山长、路长分级管理、分段管理、分段考核、分段问责,做到“一河(山)一长、一山(路、街)一策”,实现县、乡、村(社区)三级“三长”全覆盖。从县、乡、村3个层面将全县辖区河流、水库、山林、公路、集镇主要街道、农贸市场等进行管理责任划分,由县、乡、村主要党政领导分别担任总河长、总山长,副总河(山、路)长。乡镇、村级组织为河、山、路管理的责任主体,村、组设专管员。同时,积极发挥广大群众的作用,用好用活社会力量,在建立县乡村三级“三长”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触角,从民间招聘了一批党员“三长”、巾帼“三长”,形成了政府“三长”与民间“三长”的“双三长”模式。

民间“三长”在履行河、山、路(街)治理监督和环境保护宣传职责的同时,及时传递百姓呼声、沟通信息、建言献策,架起了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沟通桥梁,改变了“政府干,群众看”的局面。

实行双“三长”制以来,龙陵县基本做到全县河、山、路(街道)每天有人巡、有人管,巡后有记录,发现问题有处置,人居环境得到改善,百姓获得感大幅提升。

象达镇在“三长”治理“河、山、路”中,以“党建+网络化管理”促进责任制落实。以镇党委为核心、政府机关党支部为基础、党小组为载体,划分为四大网格,把非党群众编进网格,对人居环境进行网格化管理,纳入“三长”制,定人员、定任务、定职责、定目标、定时限,开展专项督查,合力推进人居环境治理。

同时还以考评推动工作落实,实行党员管理积分制,将党员在护河、护山、护路(街道)中的表现和成效纳入积分制管理,每年评选优秀党员、最美河、山、路长10名,引导党员对标争先、比学赶超。建立“三长”任期考核机制,将“三长”制执行情况作为乡村领导干部基层党建述职评议、离任审计的重要内容,倒逼党建责任制落实。建立完善日常督察机制,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对干部履职情况和河、山、路治理状况进行定期督查和明察暗访,对履职不到位的进行约谈或效能问责,对尽职尽责的给予表扬。

镇安镇小田坝社区党总支建立了护河护山先锋岗,设置志愿监督岗、劝导教育岗、义务巡河巡山岗,每个岗位有3名人员履行职责;对河道专管员、护林员、地质灾害监测员进行监督,开展护河护山教育劝导、协助村级河长(山长)开展巡河巡山等。划分了党员河道、山林、地质灾害点责任区,引导党员主动认领,亮岗履职。借助每月“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志愿服务队、突击队开展巡河护河巡山护山及抢险救灾活动。把护河护山纳入村规民约,实现全体村民皆河长、山长,河长山长制促进了“河山长治”。

“我的乡村我的家,我的河山我守护。”如今,龙陵县余名民间“三长”共同守护着域内的江河、山川、干道,既是“警长”“保安”,又是“保姆”“医生”,用心血和汗水书写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篇章。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lingzx.com/llxyy/1575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