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保山到龙陵,这段滇缅路比较远,基本也保持着抗战时期的原貌,《我的团长我的团》、《滇西》讲述的故事,便是以这一带为背景。
从保山市到水长乡
刚出保山市区,公路立刻恢复原貌,路很窄,出市区3公里,见到路口处有个牌子,左转是汉营,据说是诸葛亮屯兵的地方。紧靠着公路还有处诸葛堰,这是三国时期修建的蓄水池,也叫“洗马池”。
继续前行,村庄越来越密集,路面窄,行驶的速度较慢,每次想停车拍照,都得左寻右找,颇为不易。
抵达大官市,滇缅公路与国道分道扬镳。之后前往水长乡,沿途的村庄,田野、农舍与松山相配,很好看。
接近水长乡时,路旁有个“七零七”纪念标,滇缅公路从昆明到这儿,是公里。
从水长乡到羊芋坪
过了“七零七”几百米,经过水长乡之后,滇缅公路离开省道,进入县道。
县道景色更为幽美,沿途全部是田园风光。途中经过沈家坟、甘水沟、李山头等村子,羊芋坪是其中较美的一个,也是此路段的小终结地。
除了美景,在这段路上行驶同样算得上乐趣十足,第一是因为路上车辆稀少,经常是一两个小时也见不到一辆车,第二是坡度大、弯道多,比单纯跑直线好玩多了。这辆海马S7的动力是1.8升涡轮增压发动机,动力充沛且提速快,是增压机的优势,面对连续弯道上坡,只需轻踩油门,不费吹灰之力,便爬了上去。
开着1.8T的海马S7走了这几天我发现,类似云南这样多山的省份,确实值得推广增压发动机,一方面是因为经常爬坡,稍微给点儿油,就上去了,不用像自然吸气发动机那样深踩油门;另一方面是提速快,对超车十分有利。
很明显,新海马S7配备的1.8T发动机,面对山路绰绰有余,而且最重要的就是省油、提速快。
从羊芋坪到惠通桥
过羊芋坪15.1公里,是个路口,左转是一条特别窄的路,而继续在县道上行驶,再往前2公里,经过了老鲁田和一丘田,被告知此地是远征军的炮兵阵地。
阵地有数个,最高的一个在山顶,有条崎岖的土路,长满了植物,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根本就不算路,估计很久没有车上去了。几天下来已经完全清楚了这辆海马S7的性能,所以,毫不犹豫,把车开到了最高处。
来到最高处,眼前就是高黎贡。右下角便是松山。
离开炮兵阵地遗址,一路下山,最终来到惠通桥。从山顶算起,这段下山的路长达19公里,全部由石头铺成。
至于惠通桥,作为年阻挡住了日军的脚步的它,已经被整修一新。
从惠通桥到龙陵
过了惠通桥,一路往上,24公里后,是腊勐街,有旅馆、餐馆和加油站。继续往上12公里,是大垭口村。
在大垭口,还看到了以前没见过的观光车,不过这里到处都在施工。
过了大垭口村,公路继续爬升,不远处就是滚龙坡。站在坡顶,松山、阴登山、竹子坡尽收眼底,这几个地方,都是当年的主战场。
接下来的县道,一片狼藉,在泥泞中摸爬滚打了好一阵,终于看到了国道,上午在保山与之分手,现在又重逢了。重逢地的国道里程碑是公里。县道就此终结。此时的气温也降到了19度,3小时前在炮兵阵地时,气温还29度呢。
到达这天的目的地后发现,龙陵所处的坝子不大,县城也不大,进入县城后先是6块钱吃了碗米线,然后到旅馆住宿。这一天行车.2公里,用时11.5小时。
隔天起床,仔细看了眼海马S7,满是泥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