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云南旧影,彼时的腾冲昭通大理旧

年,元朝为便于统治,在押赤城(又名中庆路,今昆明市)设置了云南行省,同时,设立太和县和大理路,隶属于云南行省。年,明军攻占大理,大理路改为大理府,仍治太和县,并筑新的府城,即今大理古城。

清朝时期,(今大理州地域)分别隶属于:大理府、丽江府、永昌府和蒙化府直隶厅。鄂尔泰任云贵总督时,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土归流”,大理地区被划为云南的内地。大理有13个世居民族,分别是:汉、白、彝、回、傈僳、苗、纳西、壮、藏、布朗、拉祜、阿昌、傣等民族。

腾冲隶属云南省,由保山市代管的县级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地处保山市西部,东与隆阳区相连,南与龙陵县、梁河县接壤,西与盈江县、缅甸联邦共和国毗连,东北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相邻。

宋时,大理国设立腾冲府。大理国初期,沿袭南诏建制。元朝在腾越大地上分别设立过藤越州、藤越县、腾越府(腾冲府)。元人把腾冲视作军事重地,惧大理国时“腾冲府”一名中“腾冲”二字力度太大,便蔑称之为“软化府”。

明时,腾冲军民指挥使司管辖到西双版纳、老挝。辖地包括“三宣”、“六慰”之地,“三宣”即干崖宣抚司、陇川宣抚司、南甸宣抚司;“六慰”即木邦宣慰司、缅甸宣慰司、车里宣慰司、八百大甸宣慰司、老挝宣慰司、孟养宣慰司。

清时设腾越卫、腾越州、腾越厅。清朝初期,置腾越卫;康熙二十六年(公元年)改腾越卫为腾越州;嘉庆二十五年(公元年)升为直隶厅(设腾越直隶同知,属迤西道);道光二年(公元年)降为厅(腾越厅)。腾越厅领七土司,即南甸、干崖、盏达、陇川、勐卯、户撒、腊撒。

昭通,云南省下辖地级市,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地处云、贵、川三结合部的乌蒙山区腹地,金沙江下游沿岸,坐落在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抬升的过渡地带,东侧紧邻贵州省毕节市,南侧紧邻云南曲靖市,西侧紧邻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以金沙江为界相邻,北侧紧邻四川宜宾市以金沙江为界相邻。

昭通历史上是云南省通向四川、贵州两省的重要门户,是中原文化进入云南的重要通道,云南文化三大发源地之一,为中国著名的“南丝绸之路”的要冲,素有“锁钥南滇,咽喉西蜀”之称,是云南连接长江经济带和成渝经济区的重要通道,是内地通往南亚、东南亚和云南通往内地的双向大走廊。

昭通地名源于清代改士归流。雍正九年(年),鄂尔泰在完成改土归流后,以乌家乃“不昭不通之甚者也”,奏请雍正“举前之乌暗者,易而昭明;前之家蔽者,易而宣通”,建议将乌蒙改为昭通,并划归云南。雍正准奏,将其划归云南,并改名为昭通。

“早期智人化石”,距今约10万年,称作“昭通人”,填补了云南省猿人阶段到晚期智人阶段之间的空白,说明昭通市是人类起源和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lingzx.com/llxxw/1594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