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如何,家乡在心里总是最美好的地方。
龙陵是个小地方,西南边境高黎贡山脉的崇山峻岭之间,
没有悠久的历史,在辉煌的汉民族文化里也没有什么位置,如此的默默无闻。
特别是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松山抗战还无人提起,黄龙玉还深埋小黑山下和苏帕河底,仙草石斛藏在深山人未识,邦腊掌温泉还待字闺中。
我该用什么来向别人介绍我的家乡,只能这样说:“我的家乡是龙陵,属于云南省保山地区,离芒市不远,就在国道边上。”
“你说的国道就是滇缅公路?龙陵就在滇缅公路边上?”
“对,就是那条叫滇缅公路的国道。”
滇缅公路,国道,是那时龙陵能让外界闻名而知的唯一。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先简单回顾下滇缅公路的历史,抗日战争时,当东部沿海地区基本沦陷,中国对外通道断绝,于是修建从云南西南方出境缅甸的公路,就是“滇缅公路”,运输物资支援抗战。为了切断这条抗战生命线,日本军队占领缅甸后,沿滇缅公路侵入我国,后来在龙陵松山爆发了震惊中外的松山大战。
相信这段历史对每一个龙陵人都是耳熟能详的,因为有了这段历史,世界知名的滇缅公路上一个小小的县城龙陵,才有了对外界值得一提的地方。
虽然在滇缅公路边长大,但活动的范围大都是在龙陵坝子,真正对滇缅公路有记忆的旅途,已经是刚上初一时的十三、四岁,去保山。
坐的是一辆单排座的小货车,走的还是滇缅公路的老路线,出发一路向东,到大坝吃早饭,在发动机的咆哮轰鸣中,路旁的行道树缓慢退后,一路摇摇晃晃昏昏欲睡,翻越怒江峡谷的山脊后一路盘旋弯转,跌落至最低,惠通桥只剩下悬挂江面的粗大铁链,从红旗桥渡过汹涌奔流的怒江,再沿着盘山公路一路爬升,到施甸的莽林寨时已经该吃下午饭,到达保山时已经黄昏,一整天的时间。
车窗外怒江峡谷的崇山峻岭,远处盘山公路上如玩具般缓慢爬行的货车,陡峭山坡上高大的剑麻,平静表面下奔腾的碧绿江水,路面上磨得发亮的弹石,这是我对滇缅公路的初印象。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国道改道,滇缅公路老线路被放弃,从镇安开始分岔,不再经过松山、腊勐和惠通桥,从相对平缓一些的回欢、蚂蝗箐下潞江坝,过曼海桥往保山。
滇缅公路从此由国道变成了县乡道,再也没有川流不息的车辆经过,一路上为过往车辆服务的饭馆,大多关门歇业,连路面上的弹石间都冒出了稚嫩的青草,繁荣一时的大坝、腊勐逐渐回归乡村本色,只剩下些废弃的空屋随时光逐渐破旧。
怒江峡谷崇山峻岭间盘旋的滇缅公路沉默应对时光,路面的石头反射干热河谷的炽热阳光,高大的行道树寂寞生长,年复一年。
进入新世纪后,滇西抗战历史开始逐渐被世人所白癜风治疗最便宜的医院白癜风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