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龙架山,深深龙里情”主题征文
约稿辞
黔中“跬步皆山”,闭塞难通,古称“蛮夷之邦,天末之地”。曾经,因大山阻隔,交通闭塞,瘴气蛮烟,“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经济困顿,文化落后。又因大山庇佑,人们靠山吃山,修养生息于斯,世代相传至今。大山魂魄附体,人们坚韧不拔、百折不挠,逢山开路,愚公移山,奋斗不止,造就了山国奇迹。
龙架山国家3AAA景区
“龙里”之名见于元代,先名“云从”,至明代又名“龙驾”“龙架”。《周易·乾》曰:“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云从”即隐寓“龙”。明弘治《贵州图经新志》:“龙驾:本山名,卫治其下,因以为名。”龙驾山“在(龙里)卫城南一里,崇高蜿蜒,为卫之镇”,龙里古八景第一景为“龙山叠翠”。据《贵州图经新志·龙里卫地理之图》,龙里城南有龙驾山,城西亦有龙驾山——城西龙驾山即在今龙架山国家森林公园!《(万历)贵州通志》:“龙架:山名,卫治在其下,因名。”《(康熙)贵州通志》:“龙里县:负山阻溪,入省咽喉。”因此,龙架山为龙里众山之代表,龙架山为龙里文化之象征。
龙山叠翠
龙里建城如自明洪武二十三年(公元年)算起,至今已有多年。岁月漫漫亦如梭,沧海桑田感慨多。曾几何时,龙里只是在龙架山下登上百米高的冠山即可一览无遗的小城。而今,冠山俨然成了收藏在龙里城高楼大厦之间的一个盆景。龙驾之城,已崛起黔中,正在加速与省城贵阳连成一片、融为一体。
龙里县与贵阳市的交通联系示意图
龙架山,是龙里县新兴城市的生态绿色核心和文化象征,是精神高地,是金山银山。“十四五”期间,我们将抢抓“强省会”战略机遇,突出山地特色和黔中城市群1小时核心圈优势,以“两山两河(龙架山、云台山,龙里河、湾滩河)”为骨架,围绕“四新”(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抓“四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为建设内陆开放型高质量发展示范县而努力奋斗。以龙架山为城市中心,推动县城、贵龙城市经济带、龙溪先导区组团式发展,构建“一城、三轴、多节点”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统筹打造醒狮、洗马、湾滩河片区等特色小城镇,构建全县南北田园、中部都市、环山组团、城乡融合的新模式,高质量打造黔中新型城镇化样板,将龙里建设成为显山露水、文化浓郁、产城景融合发展、富有特色的山地城市,实现城镇化发展走在全省前列。
巍巍龙架矗如嵩,近水遥山画卷中。九五尊龙滋里巷,万千宾客寄行踪。龙驾之山,巍峨、灵秀、厚重、包容。龙架之人,坚韧、勤劳、智慧、文明。山之恋刻骨铭心、百转千回,山之情绵绵不绝、欲罢不能……当那山之骨从溶蚀它的茫茫酸雨、地下潜流中,从浩瀚的林莽深处、野草丛里,渗过泥沙与岩缝,历经艰辛和曲折,沉积、蒸腾、散发,扬弃那乌烟和瘴气之后,它必将会重新凝结起来……
您,或许是土生土长的龙里人,或许是偶然来到龙里读书、工作、生活、活动的人,或许是离开了的龙里人远在天涯海角、异域别邦。不论您是谁,已经与龙里这一方水土、与巍巍龙架山结下了不解之缘!
龙架山的面貌与风骨,需要您来叙述和展现;对龙里这一方水土的深情厚意,需要您来表达和体现;为开创“富庶、生态、文明、和谐、幸福”龙里新未来提供良好的精神食粮,需要您的创造和馈赠……为此,龙里县特举办“巍巍龙架山,深深龙里情”主题征文活动。
热忱欢迎和诚挚邀请全县干部职工、文学艺术爱好者、社会各界人士、人民群众踊跃参加!并请通过你们转达邀请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