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龙陵丨龙陵的颜色

治疗皮肤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qsnbdf/160304/4780762.html

深秋的傍晚,我独自沿着田埂路行走,沉甸甸的稻穗很随性地铺展在大地上,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格外金黄。蚌渺湖畔,晚归的农人在稻田里劳作,一年的希望就是这一茬茬稻谷。远处,一些房屋燃起了炊烟,与村庄相连的山洼便弥漫着烟雾。看着这幅田园牧歌图,一个词在脑海中挥之不去——宜居。于是,我就着暮色描绘龙陵的颜色。

若把时光倒转千年,龙陵最先被称为“黑水笼”,意为“林中之村”。有村有林,山环水绕,陶渊明笔下的田园应不过如此。如今,生态文明的号召更是托起了美丽龙陵的梦。在龙陵的大地上行走,看着绿色的原野,呼吸着绿色的风,发现自己渐渐成了绿色的一部分。假若你来到木城乌木山,你将在绿野中重返天性,像牛犊一样撒蹄奔跑,直至融入其中。在这里,烦恼将被风吹散,残存的一点私心杂念也会在叫天子的欢唱中烟消云散,只剩下一些关于自然,关于本性的追求。

龙江古城山秘境(图片来源:匡鹏)

我总觉得铺满绿意的地方应该有一条河,或者一弯小溪,让你在绿野中感受到生命的流动。走进勐蚌,你便沉醉于览不尽的绿意中,当你醒来的时候,猛然发觉自己早已置身于勐蚌河畔,在千亩湿地间采集起一捧捧诗意,而天蓝得快要吟出诗句来了。

假若单有蓝天,也算不了什么,但有了万种情韵的高山水库群的映衬,则诗意顿生。九月,秋风把把绿野染黄,而蚌渺湖却蓝得惊人。在碧蓝的天空下,我坐在竹筏上看波纹乍起。有那么一瞬,我竟分不清究竟是蓝天映蓝了湖面,还是湖水把天空映得碧蓝。猛抬头,一张打鱼归来的竹筏进入我的视野。于是,我不由得羡慕起生活在湖畔的农家人来了。一张张竹筏,是撒落在湖面的渔歌,慢悠悠的节奏是对生活的另一种理解。在怒江和龙川江畔,我也有过类似的感受。那时,我刚大学毕业,喜欢行走于山水之间,体悟山的博大和水的柔美。我常常沉醉于白鹭映衬下的龙川江,沉醉于木棉花点缀下的怒江。多少回梦中,我在怒江的涛声中醒来,又枕着浪花入眠。但我不敢轻易靠近惠通桥,因为我怕思绪与一段历史相连。

惠通桥

每一次走近横跨怒江的惠通桥,我都会想到一种如木棉花的颜色——红色,有时我甚至在想木棉花如火似焰的红是否暗示着当年的血雨腥风。是的,在描绘龙陵的色彩时,红色是不可或缺的。尽管七十多年前那场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伤痕累累的大地也被风抚平,但那段饱含血泪的记忆仍旧折磨着龙陵人民,诸如烧杀淫掠、慰安、交通壕、工事等一系列原本与生活不相干的词语时刻触动着灵魂,警醒后人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

观惠通桥,看着滔滔怒江水,任谁也不愿将其与一段如此惨痛的历史相连;远望松山,任谁也不会将其与惨绝人寰的杀戮结合在一起;穿梭于龙陵城内,任谁也想不到这里繁华的背后有一段如此惨痛的历史。历史是无法被忘记,也不能被忘记的。

战争没有将龙陵荡平,也没能让龙陵人民屈服,反而增加了龙陵历史的厚度和龙陵人民对于幸福和家园的理解。在战争面前,龙陵人是倔强的,如同孤傲的木棉花。木棉花以一种无所畏惧的美,妆点着怒江沿岸人民的幸福生活。

苦难终究会过去的。当木棉花的“肆无忌惮”演变成黄龙玉的温润时,我知道一段故事该结束了。

黄龙玉

黄龙玉的惊艳问世,让龙陵这块曾经饱受磨难的大地以另一种方式引起了世人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lingzx.com/llxtq/1312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