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沙的转机声打破了清晨静谧的寨子,向阳寨刘大哥夫妇起了个大早,开始了一天的陶罐制作,你打泥巴我浇水,你揉泥来我拉坯,夫妇俩动作娴熟、配合密切,院子里满是两人勤劳的身影。
年开始我因工作关系时常来到向阳寨,也开始接触了土陶。回想起第一次来向阳寨时的样子,村子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过去的石头小路到现在的水泥村路,从过去毫不起眼的普通村庄到现在的传统文化保护村落,村庄土陶文化气息越发浓厚,到村庄看土陶、做土陶、研究土陶的人也越来越多。
龙陵县镇安镇向阳寨,因整个寨子坐落在一个小山坡上,房屋坐西向东,面向太阳而得名。这里的土陶制作技艺传承了多年,这里的人们一直以泥土为伴,以窑火为生。这里的祖祖辈辈、男男女女一直靠泥土养活,以一坯泥土揉搓出生活的希望,以一团熊熊烈火烧制着信念的坚守。回首历史,清末的战火燃烧着家园,为了平息战乱,需要烧制大量陶罐放置硫磺,制作成武器平息战事,向阳寨土陶便应运而生。在后来一代一代的传承中,经过手艺人不断地加工和演变,向阳寨土陶便从开始的硫磺罐演变成了今天适合于人们生产生活的用具。
上世纪50至80年代,向阳寨土陶进入了统购统销的“大集体”时期,也迎来了生命中的辉煌时刻。由于向阳寨土陶质量好,做工精细等优点,产品销路较好。陶罐远销德宏、保山、思茅、临沧、怒江等地。当时,寨子里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人人都在做土陶,寨前寨后家家户户都摆满了大大小小、琳琅满目的各式陶罐。向阳寨的制陶师傅更是应邀到芒市、遮放、瑞丽、施甸姚关等地传授土陶技艺。
随改革开放的春风迎面拂来,和所有传统手工业一样,向阳寨土陶也迎来了市场的挑战及冲击,机器带来的低价、高流水线的产品冲击着土陶手工艺市场,向阳寨土陶迎来了寒冬。面对低迷的的市场环境及超高的市场替代性,越来越多的手艺人忍痛放下了祖辈传承的技艺,重新寻找生活的出路。但是,他们对泥土的热爱及深扎在内心深处的土陶情结却一直被传承了下来,每每说到向阳寨土陶都会看到他们脸上洋溢着骄傲的神情。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用了过多工业产品的人们越来越希望能寻找到更多有生命力的物品丰富愈发枯燥、流水线一样的生活。向阳寨土陶因为多年的坚守和传承,一直秉承手工制作的传统工艺,开始被重新审视。通过各级媒体的宣传和推广,以及热爱土陶传统文化人群的介绍,向阳寨土陶以一份坚守和传承,重新被人们所认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和喜欢。
据刘大哥介绍,现在到寨子里的游客逐渐多了起来,在游览寨子传统村落风貌的同时,都会挑几样称心的产品带回家,还有许多曲靖、芒市等外地人,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