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经济有学头保山新闻网

本网讯4月8日,龙陵县镇安镇镇北社区美丽乡村建设考察团前往勐糯镇大寨社区参观学习。考察团一行行走在天然石铺筑的村庄主干道,映入眼帘的是绿树环抱的菩提文化广场,民族文化墙、非遗文化展馆、奘房、佛寺、藏经楼等错落有致,道路两旁用竹篾(笆)装饰的傣族民居、竹楼式景观灯、清澈的景观池、袖珍的傣家“小客厅”(休闲广场)等交相辉映。墙头爬满了藤蔓植物的傣家小院里,花萼竞秀、兰草溢香,干净清爽,穿寨而过的大寨河流淌着说不出的风情。河畔的大寨傣泐农家旅馆区域内,水车、古树、廊亭、竹楼、食肆、健身步道、绿化小品等竞展俏姿,点缀在房舍上的傣族风情饰画、生产生活用具散发出历史的陈香。徜徉其间,山水可望、乡愁可寄、文脉可寻,留住了乡愁,留住了傣家记忆……

大寨是个有户人的傣族村寨。几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晴天灰满桌,雨天泥裹脚,粪草堆墙角,脏水遍地泼”是当时村容村貌的真实写照。大寨社区党总支书记鲁丽华介绍,村里通过实施“四位一体”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外修“容貌”,内通“经络”,实现了村庄道路硬化、吃水清洁化、厕所卫生化、垃圾粪便处理无害化、人居环境绿色生态化,构建起寨在林中、房在树中、人在天然“大氧吧”中的居住环境,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鼓励家家户户升级改造庭院,留住美丽乡愁,发展美丽经济,让村民的“钱袋”鼓起来,全寨有“农家乐”9家、水果餐饮摊档30多户。

除了“户户门前有风景”,“家家庭院出效益”也是大寨发展“乡愁经济”的一个特色。社区“两委”引导村民利用自留地或闲置房屋建设小作坊、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小养殖园,“五小经济”既美化了环境,又多了经济收入。同时,购置土织机30台和染织刺绣设备,吸纳60多名傣族妇女进行手织锦及刺绣生产,带动多名妇女利用“指尖技艺”发展“指尖经济”增加了收入。

“大寨的‘乡愁经济’有学头,尤其是依托乡村旅游业发展家庭‘五小经济’的经验很适合镇北实际,美丽乡村建设需要经济作‘硬核’支撑,下一步镇北要依托域内老梨树温泉度假村和观光农业,着力发展‘五小经济’,吸引广大游(浴))客前来‘打卡’,助推乡村旅游业发展,拓宽村民增收路子。”镇北社区党总支书记赵华彩说。

疫情渐散,傣寨又闻机杼声。考察团走进村民晚益芬家小院里,正在织傣锦的晚益芬开心地说,“我们从合作社领来原料,每天有80元左右的加工费,不出家门就把钱挣了,即使是疫情防控期间也不影响挣钱,挺实在的。”大寨社区妇联创办的龙陵县傣韵织锦专业合作社有土织机30台和染织刺绣设备,吸纳60多名妇女进行手织锦及刺绣生产,带动多名妇女从事染织和刺绣,生产的10多种产品俏销国内外市场。

“一件产品就是一个民族文化符号,大寨是3A级旅游景区,社区“两委”着力开发傣族服饰系列产品,弘扬优秀的民俗文化,让游客有景可览,有物可购,留住乡愁,留住客人的举措,对镇北社区发展旅游业有借鉴借用,真是不虚此行。”挂钩镇北社区的县工商联党组书记张文达感慨地说。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lingzx.com/llxly/1603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