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缅公路歌
修公路,大建树;凿山坡,就坦途,利济渡。裹粮携锄路江边,那管老弱与妇孺。龙陵出工日一万,有如蚂蚁搬泰山;蛮烟瘴雨日复日,餐风饮露谁偷闲。总动员,追呼征逐荒园田,褴褛冻饿苦群黎,星月风尘度新年。一段推进又一段,死病相寻受颠连,飞沙走石轰石切(石切石方之别名,每一立方公尺之石谓之一方石,皆工程上名词)。力已竭尽汗已干,伟大工程三百里,数月未完成凭若干。民众力量真魁巍,前方流血后方汗。不是公路是血路,百万雄工中外赞(美国大使馆森路过龙陵宿芒市,来英文信一件,甚夸赞潞江两岸工程能以民力修筑)。土方竣,铺沙填石更紧张。可恨天公心不良,朝朝暮暮降沱滂。补倒塌,更难当,违误通车干军法,县令焦急一目茫;力竭声嘶呼民众,辛苦坚忍莫彷徨。非怪功命急如火,为国贤劳罔自伤。东洋倭祸已深入,封我港口占我疆。君不见,兽兵到处嗜屠戮。华北华南尽遭殃。又不见,华中华东成焦土,牛马奴隶俎上肉。兵员补充战疆场,胜利必须武器强,还要交通畅。努力打开生命路,出海通达印度洋,国际同情齐援我,军火输运畅通航,最后胜利确把握,驱逐强盗国土复,还我河山武穆志,坚定信念兴民族。
现存永平县文管所的《滇缅公路歌》
《滇缅公路歌》真实地记录了几十万筑路民工用血汗和身躯去铺筑支援抗战的运输大动脉——滇缅公路,歌颂了筑路民工为支援抗战所发扬中华民族大无畏精神.......
刻在龙陵抗战纪念广场的《滇缅公路歌》
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军迅速占领了中国北方的京津地区,南京、上海、汉口、广州等华东、华中和华南地区。中国主要的大城市95%的工业、50%的人口,沿海几乎所有港口,先后落入日本人手中。此时,中国急需在云南建一条通往印度洋的交通线,以保持国际援华物资进入中国,支援中国的抗日战争。
年,在抢修滇缅公路的9个月里,云南20多万民工几乎全靠手工劳动,不畏艰辛,日夜奋战,开挖土石方万方,建桥梁座,涵洞道,用汗水和鲜血修通了下关至畹町全长.8公里的滇缅公路西段,被称为世界筑路史的奇迹。修路过程中死于爆破、坠岩、坠江、疟疾等的民工达多人,滇缅公路也是云南省有史以来民工死亡人数最多的工程,被称为“血路”。
怒江边滇缅公路上的老鹰嘴
,因运输任务增加,拓宽滇缅公路,龙陵县抢修的滇缅公路西段是最艰难的地段,负责修筑滇缅公路40多公里,平均每日出工人,共出工万个,而当时龙陵全县总人口仅为人,出工人数达总人口的10%,几乎需征调全县一半的强劳力,任务十分艰巨。修路期间,龙陵县死亡和病残死亡民工达多人,占民工总数的4.4%,最艰难的路段当时属瘴疬之区,地广人稀、疟疾猖獗的怒江两岸至松山(当时潞江坝属于龙陵县)地段,松山坡一带,悬崖绝壁,测量和施工期间死了大批民工和技术人员。
时任龙陵县县长的王锡光目睹了龙陵各族人民忍饥挨饿、不畏艰辛,用汗水、生命和鲜血修筑了这条生命运输线,他奋笔写下了《滇缅公路歌》,并亲笔书写录刻于石碑,该碑现存于永平县文管所。
民众修筑滇缅路
王锡光用格律诗、滇西民歌和家乡鹤庆调的手法创作的《滇缅公路歌》,重现了当年滇西人民在中华民族存亡的时刻,克服千难险阻修筑中华民族输血管——滇缅公路的真实场面,表明了云南人民和全国人民一样,不愿当亡国奴,致力抗战的决心。
视频:李建霖
资料提供:保山市档案馆陈云香
责编:李银团
编辑:王在杏
审核:杨波
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