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县依托境内松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抗日战争纪念馆等丰富的抗战资源,以社科普及宣传阵地为契机,打造了一张具有本土特色的“抗战名片”,在积极宣传推广抗战文化的同时,把历史记忆变成旅游优势,助力脱贫攻坚。
松山抗战遗址被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保存最为完好二战战场遗址”之一,地堡、战壕、弹坑随处可见,还有最大、最为壮观的座中国远征军雕塑群,每年接待游客量在60多万人次。一座山,不仅是厚重的历史文化财富,更是可以开发利用的物质财富。
“你们刚坐车来的滚龙坡用甲子,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让日本人弄不懂,中国指挥官就好指挥了......”腊勐镇大垭口村黄家水井小组村民杨金满。
借着松山历史游开发的东风,杨金满也放下铁锄头,吃上了“旅游饭”。起初,杨金满只是松山上的一位护林员,时不时为零星的游客做一下义务导游,随着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杨金满索性做起了专职讲解员。除了打小从父辈、祖辈那里听到的故事,杨金满特意参加了县里组织的旅游讲解员培训,对家乡的历史了解的更加透彻和全面,而且对自身的素质要求也不断提高。
“以前我们穿戴,(裤脚)就是高一只矮一只,衣服破烂又脏也来带游客。现在形象好了,(因为)我们代表龙陵松山的一个形象问题,所以我们的服装要整理好一点,用钱去买迷彩服、西装来穿上。”腊勐镇大垭口村黄家水井小组村民杨金满说。
现在杨金满收入可观,一天下来,多则三、四百元,少则一、两百元。靠着抗战文化这张名片,像杨金满这样走上靠山吃山的“旅游饭”还有很多,当地群众收入比以往翻了好几番,为龙陵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注入了发展活力。
年龙陵县建成抗日战争纪念馆,年9月入选第一批8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年,龙陵县对抗日战争纪念馆展厅进行升级改造,将龙陵抗战的悲壮历史进行浓缩展现。纪念馆分为伤城、日军兵力及工事、远征军兵力及装备、龙陵战役、松山战役、平达象达战役、龙潞抗日游击队七大板块。结合龙陵抗战历史,充分运用现有空间、文物和资料,模拟展现日军工事、日军古堡、远征军炮兵阵地、远征军兵舍、抗战标语等战争历史,体现了到年整个龙陵会战的全部内容。
作为龙陵社科普及宣传阵地的其中之一,在设计上,整个展厅以战火下的残壁断垣作为气氛营造,通过各模块造型之间的相互衬托、对比、借景、配合光效和大幅画面渲染,将观众置身于硝烟弥漫的战场中,整个参观过程就是一段身临其境的战场冒险,唤起参观者对残酷战争的感悟与反思。
“我觉得这个科普教育基地还是很好的,它能给我们科普一些抗战历史,了解龙陵当时的抗战故事,对我们年轻人来说,可以让我们牢记历史、珍惜当下。”参观游客寸待省说。
“自我们龙陵县松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抗日战争纪念馆挂牌社科普及宣传阵地以来,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一直积极发挥资源优势,已成为集遗址展示、爱国主义教育、文化交流以及旅游休闲为一体的交流大平台,对全县的社科普及工作起到了强有力的带动作用。”龙陵县松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抗日战争纪念馆社科普及示范基地负责人邱佳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