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龙陵县城
时值初秋时节,当你驱车进入雨水沐浴过的龙陵县城,万象更新。更吸引眼球的是:绿树红花纤尘不染、大街小巷洁净如新、高楼矮房整洁有序以及东坡公园奇秀而翠意诱人的山色、龙山湖幽静而舒适怡人的湖光……让你享尽“雨润山城千里绿、风拂雨城万山翠、树掩东坡鸟鸣悦、影映湖畔游人醉”宜居宜业宜游的龙陵山城魅力。
近年来,该县审时度势、运筹帷幄,以统筹推进“创卫创文”、环保世纪行、提升人居环境行动等工作为抓手,结合实际出台了《龙陵县进一步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五年行动计划(-年)》,打出“组合拳”,向人居环境“疾病”动刀,着力实施城市“四治三改一拆一增”行动和乡镇“七改三清”行动,大力提升城乡新“颜值”,聚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山水园林生态龙陵。
“四治三改一拆一增”,提升城市人居环境
“四项治理”改善人居环境。主要开展以治乱、治脏、治污、治堵为主要内容的治理活动,着力改善人居环境。目前全县依法整治占道、乱摆乱放、乱排乱倒等违规行为件次;采用机械冲洗、人工保洁的方式对市容环境进行整治11件次,垃圾清运率达%。按照“经营功能划行规市”的要求办理经营性选址件;建成农村垃圾热解汽化炉64座,配备村社保洁员名。城区生活污水管网基本实现全覆盖、处理率%。投资余万元引进全国最新“生化处理+DTRO叠管式反渗透+生物过滤池”处理工艺——龙陵首个生活垃圾处理场渗滤液处理项目已完成技改并投入使用,技改后日均处理渗滤液立方米,处理后水质达到国家排放新标准;全县按照“堵点在哪里警力跟到哪里”要求加大城市治堵管理,新增设停车泊位个。
“改旧建新”提升城市品位。为提高城市品位,全县结合实际,重点开展以改造旧住宅区、改造“城中村”为主要内容的棚户区改造。通过“改旧建新”,盘活土地资源,扩大就业,完善县城配套基础设施,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提升城市品位,促进经济增长与社会和谐,提升城镇综合承载力。截至年6月底,龙山中路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累计拆除各类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共兑付货币安置补偿资金14.31亿元,完成安置补偿协议签订套(户)。
“拆违减存”扮靓城市面貌。全县按照“杜绝增量、消化存量、建立机制、确保长效”的要求,重点加大对县城规划区、9个中心集镇规划区、境内道路沿线等重点区域违法违规建筑的依法依规拆除力度,严防建筑物“长高长胖长大”。目前取缔非煤矿山14座,消化违法建筑存量17.99万平方米、占总存量的48.36%。
“见缝插针”增添城市绿地。围绕“”绿化思路,按照“见缝插针”绿化要求,依托义务植树、城市绿化、景观景点绿化等项目工程,重点对“”区域实施植绿添绿,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即以“4园(龙山湖公园、西山坡公园、东坡森林公园、五板桥滨河公园)”“3场(休闲广场、玉缘广场、抗战广场)”“2带(客运站北面三角绿化带、龙华路延长地带)”“1道(龙玉大道)”“1院(单位庭院)”等为重点区域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全县新增绿化面积18万平方米。县城绿化覆盖率、建成区绿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达37.84%、36.36%和9.5平方米,分别比省级园林县城标准高出2.84个百分点、6.36个百分点和1.5平方米。
“七改三清”,打造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七项改造”建设宜居环境。在乡村实施改路、改房、改水、改电、改圈、改厕、改灶等七项改造活动,各项改造活动按计划有序推进。完成了潞江坝至龙陵花桥公路改造、红色旅游公路改造(松山至红旗桥段)等路段的道路提升改造。9条40余公里的农村公路正在建设中;年新建农村危房改造户,计划年完成农村危房改造户;全县改造提升人饮工程33件,新建水厂2座及进水(调节)池59个,改造供水管网.5公里,安装净水设备33套;架设高(低)压线路.22千米,新建配电变压器台、总户容量达55千伏安;全县规模养殖场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90.5%;乡镇和村社新建公厕座。农村户改造厕所座;今年计划改灶盘。天然气龙陵支线建成县城区中压燃气管道38公里、覆盖居民1.8万户。
“三项清洁”亮化美丽乡村。在乡村实施以清洁水源、清洁田园和清洁家园为主题的“三清”活动,重点开展以加强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整治脏乱差突出问题、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方面的治理活动,亮化美丽乡村。全县10个乡镇围绕“重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0%以上”目标对主要河道、水库、沟渠的水体进行了治理;全县33个贫困村已完成生活垃圾治理项目设计方案,乡镇生活垃圾均实现日产日清日处理。(来源:保山日报)
免责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仅作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编辑:段登信联系-
关于中国松山宝地龙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