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6月,为了打通民国西南运输线滇缅公路,民国远征军总指挥史迪威下令民国驻印军和滇西远征军对驻缅日军进行夹击,日军被迫放弃缅北全力驻守滇西。
日本缅甸方面军司令官本多政材认为,由于缅北和滇西日军均损失惨重,因此缅北和滇西只能二选其一,暂时放弃缅北,在滇西地区集中兵力转守为攻。
年7月,本多政材已经将日军司令部转移到了滇西的芒市,此时国军宋希濂第十一集团军正在进攻距离芒市不远的龙陵,但却对日军主力的转移茫然不觉。
转移中的日军
本多政材下令以伪装行军的方式分批将部队送往龙陵,宋希濂部在龙陵久攻不下反而损失惨重,民国滇西远征军司令官卫立煌意识到事态有变,当即下令进行空中侦查。
通过远征军航空队的空中侦查,卫立煌发现了日军伪装成树丛的运兵车,卫立煌勃然大怒下令撤换第十一军司令官,由黄杰接任宋希濂之职。
黄杰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但是相比于其他黄埔第一期的国军将领,黄杰却表现得十分平庸,尤其不擅长临机应变,因此而多次在战场上马失前蹄。
卫立煌视察战场
与此同时黄杰的运气也一向不佳,兰封会战时期本来已经要升任军团长,黄杰甚至已经开始搜罗幕僚人员,然而却因为商丘失守而遭受无妄之灾被革职查办。
不过黄杰却有一点别人无可比拟的优势,那便是对待命令从不讨价还价,而卫立煌正是看中了黄杰的这点好处,让黄杰率领第十一集团军猛攻龙陵。
在日军内部,本多政材制定了代号为“断”的作战计划,准备暂时将缅北地区的日军主力调往滇西,然而“断”计划的实施却并不顺利。
整装待发的国军
年9月,随着国军在滇西另外两大战场松山和腾冲的相继胜利,滇西远征军主力已经全部集结于龙陵周边,而日军却因遭受远征军航空队的轰炸集结速度十分缓慢。
本多政材见事不可为,只好下令放弃继续执行“断”计划,同时撤出部分龙陵城内的日军,黄杰则趁机对龙陵城发起总攻。
年10月29日,在黄杰的指挥之下,滇西远征军对龙陵日军发起致命一击,国军部队集中三百余门火炮轰击日军阵地,一时之间龙陵地区地动山摇。
日军使用牛车运输物资
随后远征军航空队出动大批轰炸机对日军阵地发起二次轰炸,强大的火力令龙陵地区气温急剧上升,当天虽然下着小雨但是国军部队却依然汗流浃背。
国军的地毯式轰炸令日军损失惨重,就算没有摧毁的日军堡垒也被扬起的尘土彻底掩埋,黄杰为了进攻甚至不得不派工兵对龙陵城进行清理。
龙陵城内的日军见逃生无望,纷纷发起自杀性冲锋,但在国军装备的汤姆森冲锋枪之下,日军的进攻显得十分无力。
蒋介石
不过最令国军部队感到头疼的还是掩埋于瓦砾之中的日军,在清理的过程之中随时都要防备可能从各个角落中伸出的刺刀。
年11月13日,国军部队彻底肃清城内日军,成功收复龙陵,卫立煌马上向民国统帅部报捷。
龙陵战役是民国滇西反击战中耗时最长、投入兵力最多的一战,日军在龙陵死伤万余人而国军也损失了三万余人,战争规模之大远超站前预估。
蒋介石和宋美龄
当龙陵大捷消息传到重庆之时已经接近凌晨时分,但是蒋介石却没有丝毫困意,下令各部门连夜准备庆功典礼向外界公布大捷消息。
然而当蒋介石得知收复龙陵的首功之臣竟是黄杰时不禁大吃一惊,因为在蒋介石心中黄杰的军事指挥能力只能算一般,但龙陵战役却让蒋介石对其刮目相看。
参考资料:《二战全史》、《蒋介石传》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