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灵魂,“寨风”是一个寨子的特殊文化,好的“家风”有利于好的“寨风”的形成。在保山市龙陵县龙山镇杨梅山村放马场安置点,村民将家风家训张贴上墙,有效地传递了正能量,构建了积极向上的新家风,谱写了文明和谐的新寨风。
年5月拍摄于龙陵县龙山镇杨梅山村放马场安置点。
杨梅山村放马场安置点居住着99户搬迁户,他们来自不同的寨子。由于这99户人家之前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生活习惯不同,村民之间交流不多、来往不密,即使来到新寨子,大家的心还是不能很好地聚在一起。“如何让村民更好更融洽地生活在一起,构建起良好的寨风”成了大家一直思考的问题。相关部门和镇村经过商讨研究,积极引导各家各户结合实际制定“规矩”粘贴上墙,时时刻刻警醒每家每户向善向上。
陈付明是年度的全县脱贫攻坚光荣脱贫户,他家的家风家训是“尊老敬贤、扶危济困、严以律己、宽以待人”。陈付明说,“自从我们家的家风家训上墙以来,我们整个家庭都以这个家风家训为标准,积极向这个家风家训靠拢,我们尊敬老人、关爱小人,夫妻两个也和睦相处,整个家庭和谐幸福!”
年5月拍摄于龙陵县龙山镇杨梅山村放马场安置点。
家风家训上墙以后,大家还用自己的方式诠释践行着自家的家风家训。杨美凤一家共有7口人,夫妇两个养猪种地,两个儿子外出务工,大儿媳在家照看两个孩子和料理家务,全家和谐相处、齐心协力发家致富。她家的家风家训是“见人必恭,见难心及。见功思过,见利思义”。谈及家风家训的意思,杨美凤用自己的话这样解释:“待人要有礼貌,困难面前要想方设法去克服,取得进步时要想想还有哪些不足,要用仁义之心与人相处。”
杨梅山村放马场安置点的家风家训上墙以来,“家风”有效带动了“寨风”,“软教育”的作用已经慢慢显现出来。据村委会主任王安林介绍:“整个安置点上‘等靠要’的人少了,‘自立自强’的人多了,大家都讲诚信、讲文明、讲感恩,时时刻刻都念着党的好。”
如今,走进龙陵县龙山镇杨梅山村放马场安置点,漂亮的民房整齐划一,干净整洁的水泥路直通每家每户,一块块文化墙,一户户幸福人家、一股股积极向上的力量,谱写着整个寨子的“美丽”与“文明”。(徐静余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