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仓山《龙里县志》载:“至元20年()置龙里州,治所在今县城内。大德5年()雍真葛蛮宋隆济举事,骨(谷)龙司长官阿都麻杀生祭鬼誓众,响应举事。随即起军攻龙里,杀散龙里守仓军,烧官粮。”。同时,从侧面印证原龙里州建有城墙,设有粮仓,派有驻军。明洪武23年()于卫城南山建龙里仓,故该山得名“南仓山”,卫治西建预备仓。清同治元年(年)12月,潘名杰率苗军沿东、北门攻入城内,署知县独山知州鹤年仓卒赴药局自焚。现在已无人知晓南仓山,更没有人知道自焚的知州了。《龙里县地名录》插图局部南仓山:包括电厂、二中、圣公上、粮食局。圣公上
明洪武28年(),龙里卫始设儒学。宣德8年(),龙里卫于城西设立儒学,建明伦堂,左右两厢为进德、修业二斋。正统8年(),迁建城东南。文庙建在卫学前,中为大成殿,左右为两庑,前为戟门、棂星门。成化2年()改建。中为明伦堂,左右翼以二斋,曰进德,曰修业。嘉靖31年()迁建,中明伦堂,翼以进德、修业二斋。学经三迁,倾圮就废,相卫治东,买宅易左所地,鼎建学庙。明伦堂5间,两斋6间,学门3间,尊经阁3间,教官宅10间,敬一亭3间,牌坊1座,泮池桥1座,小门楼8座。万历8年(),迁建于城南“南仓山”。
《龙里县地名录》插图局部孔庙位于“南仓山”中部,坐南朝北,三进式砖木结构建筑群。顺山势依次而建明伦堂、学斋、尊经阁、教官宅、敬一亭、牌坊、泮池、泮池桥、门楼等建筑。明末期,被兵焚毁。清初,修复大成殿。康熙39年(),龙里县知县李成辂在原址重修。于大成殿后修建崇圣祠,前建大成门,左建名宦祠,右建乡贤祠。又于圣公祠左建节孝祠,前建棂星门,泮池旁建礼、义两门和德配天地、道冠古今二坊。是龙里县城区内规模最大的庙宇之一。民国15年(),龙里县公署维修孔庙。民国29年(),于庙内成立龙里县简易师范学校。解放后,为粮食系统单位和宿舍。因孔子谥号衍圣公,龙里的孔庙又称圣公祠,故东侧巷子称圣公上。同类地名县城内有古楼上、学坡上(和平巷)和城墙上,含“上”之敬意,又带显著方位特征,古人将街和巷命名“上”,不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育一方文化之表现。王守仁龙里告别王守仁(年至年),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亦称王阳明。正德元年(),谪贬至贵州龙场(修文)。正德5年()谪戍期满,复官庐陵县(江西吉安)知县。诸门人送至龙里道中二首一蹊路高低入乱山,诸贤相送愧间关。溪云压帽兼愁重,风雪吹衣着鬓斑。花烛夜堂还共语,桂枝秋殿听跻攀。相思不作勤书礼,别后吾言在订顽。二雪满山城入暮关,归心别意两茫然。及门真愧从陈日,微服还思过宋年。樽酒无因同岁晚,缄书有雁寄春前。莫辞秉烛通霄坐,明日相思隔陇烟。修文王阳明纪念馆展板三百年后,清道光4年(),于县城南衙门口街(现民主街东南侧)建二贤祠,供奉诸葛亮和王守仁,二贤系西南推崇文化之神。又名“莲峰书院”,亦称“南书院”。民国2年(),于“莲峰书院”建县立女子小学。民国29年(),于原址扩建“应钦中学”。(野鹤)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