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藏土中不饮不食是为“蛰”,惊蛰者,蛰虫为春雷惊醒,天气转暖。
我的老友都知道我的QQ名是“唧唧虫”,起因是初中时给自己刻了一方闲章“寒蝉”,大有“子不语而埋头苦读”之志!几年后步入社会,发现学无所成,埋头苦修此路不通,彼时觉得虽不是人中龙凤亦要成唧唧之虫。
今日惊蛰,惊起我这条老虫!
惊蛰日,细雨摩挲中一虫独蠕于东坡,腹中有食,身上衣暖,所谓“两不愁三保障”垫底,心下波澜不惊,甚是安逸。
从前喜欢唐朝老五《雾中行》、班得瑞《迷雾森林》,虽然不懂音乐但其意境常常让我回忆起小时候跟着两位表哥雨雾中去大水井山中找红菌、采兰花,以至于后来看恐怖片《断头谷》、《惊情四百年》和《寂静岭》中的雾都欢喜得不行。
人的审美其实和经验密不可分。
“瞬间龙陵”发的图有人喜欢有人不以为然,除却本虫水平低下的缘故,生活经验是否重叠也是一个方面。
前几天,我家母虫(中间没有“大”字)去了黄山,跟我炫耀“终于去了一个你没去过的地方!”,说完觉得伤虫太深,又补了一句:其实真的不如你的老东坡!作为安慰。
关于景致,我其实不太有所谓“大景”“小景”,若心无感触,纵是五岳之尊也是累人的陡坡而已,心有所思,眼中无处不美。所以最我赞成的摄影理念就是:如果你的双眼都看不见,相机又怎么拍得到?
——虽然如今我也拍不好,但至少常常能在身边看见心旷神怡之景。
转眼又是一春,谨记古训“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作为一条虫,何苦起早舍身喂鸟?
卧龙先生“大梦谁先觉”,其实我不知。春天里勉励自己“虫勤春早”倒是有必要的,虫生苦短,譬如朝露,不做惊天伟业也要做个唧唧之虫不是!
东坡上回头望,一边是生活,一边是信仰
生活的苟且,在东坡也可以当做远方
戊戌惊蛰,是以为记。
侯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