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陵木城傈僳族彝族自治乡红色领航谋发展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当头炮”,乌木寨村位于龙陵县木城乡东北部,属龙陵县5个边境村之一,距离县城公里,有国土面积93.28平方公里,全村辖17个村民小组户人。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走出了一条在偏远山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多元化路径,奏响了乡村振兴“三部曲”,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2.53万元,实现了村集体与农户“双增收”,强村富民“比翼齐飞”。党建引领,弹好“前奏曲”。乌木寨村坚持以党建为统领,把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为重要抓手,把配齐配强村级班子放在重要位置,坚持“支部领办、村组合一、公司运营”的原则,成立农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通过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进一步健全理事会、监事会等决策运营机构,推行企业化管理,严格规范重大决策、管理运营、利益分配、资本管理等日常行为,不断提高组织化和规范化水平,全村营造了“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浓厚氛围。分类推进,弹好“进行曲”。乌木寨村立足村情,结合实际,积极采取六种模式分类推进,六首曲子同时进行,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增加了驱动力。一是盘活资产保收。充分盘活村级集体资源,以地生财,筑巢引凤,采取资产发包、租赁的方式对乌木寨村将村集体所有的.8亩天然林、6亩田地、亩茶地、村委会4间商铺及农贸市场摊位进行出租,每年实现租金收入及天然林生态补偿金5.9万元。二是产业培植固收。狠抓烤烟、香料烟、甘蔗等传统产业发展,积极为群众提供生产组织服务。年,全村完成烤烟担、香料烟担、甘蔗吨,获得生产组织服务经费及股金分红7.8万元。三是强化管理增收。深入推进水利“建管服”改革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构建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每年实现卫生管理及水资源管理费用9.9万元。四是挖掘特色促收。充分挖掘少数民族刺绣文化,成立龙陵县乌绣刺绣专业合作社,采取“党总支+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争取沪滇合作产业帮扶资金30万元,组建生产车间,带动农户40户50余人实现就业,每年实现集体收入5万元。五是资源开发扩收。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充分挖掘村域内自然资源潜力,突出边疆民族村寨、万亩草山等节点,打造有特色徒步旅游线路,组织开展旅游接待服务,预计每年创收3万余元。六是联合经营创收。采取异地发展模式,筹资万元与木城社区共同建设筑成宾馆,以股份合作的模式占股30%,每年实现收益5万元以上。余音绕梁,弹好“协奏曲”。坚持村级集体经济反哺农户精准脱贫,做到有产业、能致富、可持续,确保“前奏曲”“进行曲”同协奏,红利反哺暖人心。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一监督”程序,制定村级集体经济使用方案,明确村级集体经济的20%用于基础设施建设、20%用于日常维护管理、20%用于产业发展、10%用于教育发展、30%用于村级备用金,做到合理分配盈余,充分利用集体经济引领乡村振兴,反哺民生,让集体与贫困户口袋同时富起来,让村集体经济“三部曲”余音绕梁。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lingzx.com/llxjd/9877.html


当前时间: